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?


作者:茱迪.黎凡(Judith Levine)

Amazon.com百位讀者熱烈論辯的話題,一場挑戰消費文化的超激進自我剝奪實驗——一整年只買最必需的物品,其餘什麼都不買。

摘錄:
我很清楚,對消費又愛又恨的人不只我一個。

幾十年來,環保人士一直提出警告:從採礦到製造,從運送到零售,從使用過度到拋棄銷毀,毫無節制的消費行徑在我們的星球上不斷累積廢棄物。目前全球消耗的資源量是1900年的20倍。從1950年開始,紙的用量增加6倍,大多為包裝用途;地下水的用量增加3倍,大多為工業用途;世界各地的乾淨水飽受殺蟲劑和肥料毒害,此乃高密度工業型農業加上高爾夫球場和市郊完美草皮的後果。運輸工具的燃料需求攀升到最高點,地球處處蓬勃發展,有更多的油箱要加滿,有更多的工廠需要燃料。全球科學家(小布希總統的顧問除外)一致公認,化石燃料燃燒的最後結果是:大氣層成了溫室,溫度上升得愈來愈高、愈來愈快,25年來已經打破歷史紀錄。全球暖化再加上酸雨,物種與棲地飽受蹂躪,南北極冰帽融化成水,淹沒了土地。

物品消費愈來愈低廉,每件玩意兒都比上一件多出幾項功能又少了幾美元。新出爐產品的名稱,如黑莓機、蘋果電腦、iPod隨身聽,散發著樂觀的氣息。他方——通常是東方或南方,但也可能是街坊——的痛苦和不便造就了我們舒適的生活。世界各地的工人,有些甚至是兒童,身處惡劣的工作環境,領微薄的工資,換來的是我們低價的消費物品,他們的空氣和河流裡充斥著化學製劑。

雖說新玩意兒愈做愈小,我們的房子和城市卻愈變愈大,放東西的地方總是嫌不夠。北美家庭平均每天要丟棄四磅的東西,全國總計近10億磅。「你總不能什麼都要,」喜劇演員萊特(Steven Wright)打趣道:「哪有那麼多地方放?」有人答說:放在垃圾掩埋場。還有人說:放在別人家的後院。「全球垃圾」(Global Garbage)的負責人在薩爾瓦多和巴西北邊海灘上找到的垃圾,看得出是來自69個國家。

資料來源&更多內容:環境資訊中心博客來網路書店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假如什麼都不買的話
那些窮苦的人就連微薄的工資都沒有了!
叫他們怎麼過生活?!

Pei 提到...

這本書是該作者紀錄365天零購物的個人生活日記,如果你有空可以看看,蠻有趣的,內容算是作者自身有感而發的一種生活實驗,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愛惜東西,同時也可以藉由減少浪費達到節約存錢和關心環境的目標.